(封面图源:FB@OLIVEYOUNG、daisolife)
Olive Young 近几年一直是韩国垄断地位的美妆生活品牌,线上和线下都发展快速,在外国观光客中都人气很高。 然而随著大创等更平价的中小品牌崛起、民众消费意愿下降,韩国Olive Young线下门店开始出现衰退迹象。
根据替代数据平台「韩经Aicel」4月20日资料,Olive Young线下门市的信用卡支付额已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下滑,今年第一季第支付额为4225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1%。 与此同时,大创门市的信用卡支付金额已连续6个月超越Olive Young,去年化妆品销售成长率达144%。
专家认为,Olive Young线下衰退的最大原因是以大创为首的综合零售商在美妆产品领域的扩张。 举例来说,大创截止去年底已拥有60个美妆品牌,比前一年26个增加2倍以上。 而店铺数量方面,Olive Young在2020年至2023年增加77间店铺、总共1336间,大创则在同一时期增加180间,店铺总数达到1519间。 同时,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推崇实用主义、青睐低价品牌,或将购买渠道转为Naver或Coupang等方便比价的线上平台。
很多韩国消费者反映Olive Young产品越来越贵、随便几件商品动辄超过十几万韩元,即便折扣活动期间也难以下手。 反观大创主打超低价路线,进驻品牌之一「MIMO by Mamonde」主力8款商品全数定价在5000韩元以下,短短四个月就突破累计100万件销量,「平价小容量」路线深受「Z世代」和「α世代」欢迎。除了化妆品外,大创还积极扩展健康补充品与运动服装等商品范围,本月起销售两大运动品牌的短袖T恤,定价均在5000韩元以下。
不过,信用卡数据只体现韩国本土消费者的行为,如果加上外国人与线上销售额的增长,Olive Young总体营收仍呈上升趋势。 Olive Young和大创先后与1997年和1999年开业,堪称韩国平价美妆生活品牌的两大龙头,去年营收分别为3兆9689亿与4兆7899亿韩元,在整体低迷的消费市场中仍达到24%与15%年成长率,创下历史新高。
Sani@KSD / 非得本站书面同意 请勿抄袭、转载、改写或引述本站内容。如有违者,本站将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