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70 年代韓國工人在沙地工作?
廣告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70 年代韓國工人在沙地工作?

專題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11:00   鍾樂偉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踏入上映的第二周,電影《逆權司機》(台譯: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的聲勢影響力未見消退,反而更因踏入黃金周假期,越來越多觀眾入場支持這套被視為 2017 年最具叫座力與觸動人心的韓國電影。單見香港各大院線的網上戲票銷路,近幾天不少場所也賣出近九成門票。能夠創出這樣叫人振奮的成績,真的要再多一次感謝所有曾經買票入場支持《逆權司機》的觀眾﹗

近三周間,已經在不同場所,舉辦了多場《逆權司機》的映後分享會。席間,每一次與觀眾談到電影的內容時,都是以戲中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作切入點,來引出有關戲外光州「5.18」的抗爭活動討論。大部份應該可發掘的內容,也大概在不同平台上簡單解釋過,但有一點問題,一直因活動時間關係,未有在分享會上詳細談論。

記得電影中,宋康昊飾演的計程車司機,曾經在兩至三次不的場合上,與別人分享自己在擔任司機前的工作。第一次在計程車上,他看到在首爾的大學生發動學生抗爭運動,與軍人對峙時,阻塞了交通,當時宋康昊便在車上破口大罵,說到:「學生真不知死活,只懂在搞學生運動,應該把他們全部送到沙地阿拉伯,在沙漠上吃夠苦頭,便知道自己的國家有多好﹗」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後來,他與剛登車不久的德國記者談到,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錯,原因是早年前他曾經到中東的沙地阿拉伯工作。他說到:「我曾在沙地阿拉伯工作,這輛計程車是我用在當地賺來的錢買的,那裡真熱得要死﹗」其後,當宋康昊駕車到達光州,與當地由柳俊烈飾演的大學生談到光州人的抗爭運動時,他又說到:「你們學生真不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好﹗試去一下沙地阿拉伯工作,那裡的空氣真要熱喘不到氣來 ...」

電影中宋康昊說的到沙地阿拉伯工作,不全然是虛構而已,而是有一定事實根據。韓國政府在 60 年末開始,大力推動向外地輸出外勞,來賺取外匯,其中一個最主要韓國工人到異鄉工作的選舉,正就是位於中東的沙地阿拉伯。位於首爾的韓國近代歷史博物館內,那個常設展覽,當展出至有關 70 年代韓國的國家歷史片段時,就以韓國外勞在沙地阿拉伯工作為主題,擺放了大批當年外派到當地辛勞工作工人的個人生活物品。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60 年代末韓國與中東不少國家開始建立外交關係,當時由於韓國國內基本生活環境,仍屬戰後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一般平民工資與待遇低,要在短時間內改善生活根本極為困難。為了解決國家發展落後的問題,當年朴正熙政府便主動透過輸出外勞,讓工人到外地打工,賺取更多的工資,來改善國家的生活條件。據當年統計,一般韓國人在本地打工的月薪,只有約一至二百萬韓圜,但到沙地阿拉伯工作,卻可比他們原有的,多賺兩至三倍以上。不少成年男性,便因這樣的差異,而決定冒險出國打工,希望可一搏脫離貧窮階層的機會。

當年不少韓國大企業,受札正熙的政策指示,主動與沙地阿拉伯的公司簽下合作合同,把數以千計的韓國勞工,外送到當地工作,當中尤以主力承辦建築工程的現代集團,為最主要與沙地阿拉伯合作的韓國伙伴。沙地阿拉伯的企業,較偏向喜歡聘用韓國人作建築工程的工作,原來一來是他們多比其他國家外勞更刻苦耐勞,這或許與韓國成年男性需要服兵役,體格較強壯有一定關係。另外,當年外派到沙地阿拉伯工作的韓國勞工,大多只會短期在當地工作,不出三年內便會賺夠金錢,回到韓國家鄉生活,鮮會決定在當地長期居留,使沙地阿拉伯較放心,不會擔心他們會逾期居留生活。

像電影宋康昊般,於 70 年代前後到沙地阿拉伯工作的韓國人,原來佔整體韓國人當年到海外工作生活移居的人口比例中極高,佔下第三位,居於美國與日本之後。然而,如電影中宋康昊所說,由於沙地阿拉伯的生活環境惡劣,不少在當地打工的工人,都只能在那裡短期工作數年,便決定回到韓國,但幸好他們所賺的錢,都已足夠使他們成功脫貧。然而,雖然他們只是當外勞一段短時間,但他們當中不少從外地回國以後,都出現健康問題。可以知道,當年上一代的韓國人,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條件,都是力盡自己的能力,從不考慮生死來擔起整頭家。單是這一點,便值得我們萬分尊重。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學講師 Steve Chung 鍾樂偉授權刊登

廣告
相關新聞
留言/評論
主頁 » 專題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70 年代韓國工人在沙地工作?
© 2024 KSD韓星網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關於我們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廣告查詢 招募寫手